痛點分析:
我國水資源相對緊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等問題十分突出。水旱災害每年都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利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提高其信息化建設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是促進我國水利發展的重要途徑。
水利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 GIS、遙感、GPS 衛星定位、視頻監控、衛星通信、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水利信息基礎設施;開發和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包括對水利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服務;提高防汛抗旱指揮與管理、水資源監測與管理、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農村水利綜合管理、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水政監察管理和水利電子政務等水利業務中信息技術應用的整體水平,從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設和水事處理的效率和效能,帶動水利現代化。
系統簡介:
泉舟時代水利共享服務平臺,以水利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依托MapGIS 開發平臺和 MapGIS IGSS 共享服務平臺(簡稱“ MapGIS IGSS”),構建水利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實現水利信息化業務應用系統的一體化建設。以云計算、物聯網等為支撐,在標準與規范體系、組織安全支撐體系的規范下,采用“分布多級、統一管理、集中服務”的總體架構模式,構建水利共享服務平臺的總體框架。
水利共享服務平臺解決方案采用面向服務架構( SOA )思想,在軟硬件基礎設施和水利數據中心的支撐下,以 MapGIS IGSS 為支撐框架,建設水利共享服務平臺及各類水利業務應用系統。水利共享服務平臺整體包括運行支撐環境、水利數據中心、 GIS 支撐平臺、水利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和綜合業務應用。
水利共享服務平臺總體架構圖
(一)支撐環境
1、運行支持環境
運行支撐環境建設具體包括采集環境建設、監控設備建設、水利信息網絡建設、網絡中心建設、會商室建設、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移動平臺建設等七部分。運行支撐環境建設的核心是有針對性的全面規劃,整合資源,減少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以提升性能、節約成本。
環境采集,依托現有監測站網,采用遙感等新技術,擴展信息收集范圍。監控設備建立,統一了的視頻監控平臺及接入視頻監控點。水利信息網絡建設,是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也是智能水利信息系統的生命線。移動平臺建設,為發生災情時,各部門、各單位保持即時通訊,滿足現場指揮所需發生災情時,各部門、各單位保持即時通訊,滿足現場指揮所需。會商室建設,為發生汛情、旱情、山洪災害等災情時進行指揮決策會商的場所。網絡中心建設,為建立專用數據傳輸通道,保證信息傳輸暢通。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為實現會議現場視頻、音頻、電話撥入以及其它計算機信息的同步播出。
2、水利數據中心建設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成“先進實用、安全可靠”,集數據整合、質量檢查、匯交、訪問、發布、交換、成果入庫、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水利數據中心,實現水利數據資源的有機集成、科學管理和有序共享。MapGIS 水利數據中心通過空間數據引擎、 GIS 中間件等技術,對多源異構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與訪問,包括基礎地理數據(矢量、三維、遙感)、業務專題數據、其他數據(文檔數據、動態數據、OGC 共享服務數據)等。
建立統一的目錄組織元數據標準規范
建立水利數據一體化管理模型
建立多源異構數據的統一訪問接口
支持水利多專題、多業務數據的層次化管理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
3、GIS支撐平臺
GIS 支撐平臺提供 MapGIS IGSS 共享服務框架,整合、協同、管理數據資源和功能資源,支撐水利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和水利業務應用系統的建設。MapGIS IGSS 是地理空間信息共享服務平臺解決方案產品。它在超大規模、虛擬化的硬件架構基礎上,提供以微內核群(MicroCore )為支撐的高效可靠的空間信息數據中心( Data Center )和可快速搭建配置、跨平臺、可擴展的設計開發框架( Designer Center );以“按需服務”的模式提供多層次的應用服務及解決方案。
(二)水利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依托運行支撐環境與水利數據中心,實現信息資源的安全有效共享和信息的綜合與主題化(產品化)服務,實現基于統一門戶的信息發布與用戶訪問控制,并預留與行業外部的互連互通接口。 MapGIS 水利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以 MapGIS IGSS 為核心支撐平臺,融合多種MapGIS 前沿技術,基于 OGC 標準,建立一體化的數據共享機制,為水利資源數據集成與共享提供統一的服務接口;基于水利共享服務平臺提供的多層次服務,能夠更好地實現水利數據資源網絡交換和統一管理,以及服務集成和功能共享。利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包括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基礎軟件、服務管理系統、門戶網站系統和二次開發接口庫,并以接口服務方式提供各類服務。
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基礎軟件:提供針對地理信息數據的基礎服務、與水利相關的業務應用服務、以及外部數據源接入服務,并可通過符合 OGC 規范的互操作接口進行調用(如“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基礎軟件功能結構圖”);
服務管理系統:實現服務的注冊、查詢、組合、狀態監測、評價,以及對用戶認證、授權管理(如“服務管理系統功能結構圖”);
門戶網站系統:為普通用戶提供訪問平臺功能的入口,實現包括地圖瀏覽、要素查詢檢索、空間分析、地圖打印等功能;
二次開發接口庫:為專業用戶提供調用平臺各類服務的瀏覽器端的二次開發函數庫,實現對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基礎軟件各類功能的封裝。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資源整合與共享,向全社會提供基礎信息服務。實施“金水工程”,加快完善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提高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
水利數據一體化管理模型
1、水利工程遠程監管平臺
是一個集數據采集與傳輸、數據管理、監督管理、數據統計查詢、可視化及空間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集成化信息系統。該系統在水利數據中心的支持下,綜合管理不同層次的水利信息,并以直觀、立體的形式全方位展現水利工程情況,滿足水利工程全過程監管工作的需要。
數據采集與傳輸:利用移動終端,實現對河道、水庫、堤防等工程數據的采集與傳輸;
數據管理:實現對海量工程數據的統一管理和維護;
工程監督管理:根據監管業務流程,實現對在建工程和已建工程的監督管理;
數據統計查詢:實現對工程實踐中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詢檢索等功能;
可視化及空間分析:實現水利工程監管可視化與空間分析功能,直觀展示工程監管成果;
三維電子沙盤:基于三維模型數據,實現水利工程及其周邊地形、地貌可視化展示;
2、防汛抗旱指揮決策
防汛抗旱指揮決策支持系統是根據現行防汛決策流程、工作體制,為防汛抗旱指揮調度工作提供輔助決策支持的系統。該系統能迅速地采集和傳輸水雨情、工情、旱情和災情信息,為各級防汛抗旱部門及時地提供各類防汛抗旱信息,較準確地做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預測預報,為調度決策和指揮搶險救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
信息接收:實現對實時水雨情、實時工情、旱情、災情等信息的接收處理;
洪水預報:通過專業數學模型進行洪水預報和河道洪水演進,實現洪水預報;
防洪調度:提供防洪形勢分析、調度預案制定、路勁分析、態勢標繪等功能,科學防洪;
災情評估:實現洪水模擬功能,分析洪水的演進趨勢、險情及淹沒范圍,輔助災害評估;
汛情監視:實現對各監測站雨量、水位等數據的實時監視,及時掌握汛情動態;
防汛抗旱管理:實現對業務有關的部門、搶險隊伍、文檔、物資、經費等信息的管理;
城市防洪:實現城市防洪預案設定、災情評估、信息服務、應急指揮調度等功能;
3、山洪災害監測預警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是基于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監測預警建設體系和相關研究成果建設的綜合性系統,系統將數據獲取、數據管理與分析評價以及預警數據共享與發布關聯,并結合 GIS 可視化技術實現監測預警數據與圖形關聯,為山洪災害監測預警提供一個可視化操作平臺。
防汛 PDA 及手機終端:實現防汛信息的監測、錄入、查詢、統計、預警及移動辦公等;
水雨情監測:利用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水雨情,實現動態采集、實時傳輸、接收存儲等;
工情險情監測:利用監控技術,實現對防洪工程工情、水位、河勢、堤壩安全等的監測;
水雨情監測查詢:實現對水雨情監測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功能;
預警發布:分析監測站實時雨量、實時水位,并根據預警等級,進行預警發布;
水雨情分析:分析各地水雨情現狀,預報可能出現的洪澇災害;
預警短信平臺:提供短信預警功能,以短信方式通知相關負責人;
4、水利信息服務
水利信息服務系統將經過各業務應用系統處理后的各種水利信息進行發布,內容包括水情、雨情、臺風等實時數據及業務分析成果數據。該系統建設是政府為社會提供的應用服務及信息發布的平臺,同時也實現了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以及政府部門內部的各類應用系統信息的共享。
水利新聞發布:報道與水利相關的事件,增進公眾對本地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了解;
實時水情發布:及時發布實時水情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實時雨情發布:基于監測數據,實現實時雨情數據的發布;
降雨等值線 :實現降雨等值線分析,呈現直觀、詳細的降雨量分布;
政務審批結果發布:建立網上政務審批流程,實現政務審批結果的及時公示;
實現對衛星云圖數據的動態展示;
水資源信息發布 :實現水資源信息發布功能,及時了解水資源現狀;
5、水利移動智能終端應用
水利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系統是對水利行業業務應用的一個擴展,它將地理位置數據、無線通信、移動計算與云 GIS 服務和更多水利專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實現海量資源和服務的共享,用戶通過簡單配置,可設計新的業務模式,促進水利行業變革,充分發揮地理信息的價值。
數據采集:實現對水利資源數據的移動采集;
工情查詢展示:在移動端,實現對水庫、防洪樓、堤防等信息的查詢及分布點展示;
實時水雨情:實現對水庫、河流等實時水雨情信息的查詢展示;
路徑分析:提供路徑分析功能,并配合 GPS 實時定位功能,輔助指揮調度工作開展;
圖層控制:實現對矢量地圖、遙感影像等數據的控制與切換功能;
GPS 實時定位:利用 GPS ,及時了解工作人員的詳細位置,為處理水利業務提供支持;
安全管理:實現移動端與服務器端之間的用戶權限控制及安全管理;
圍繞用戶需求的技術創新:
“水利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機到網絡、從局部應用到協同應用、從數據庫建設到數據中心建設、從滿足個性應用的環境建設到協同應用的公用平臺建設的發展過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會不斷收集研究改進,保證水利信息的健康、協調、可持續化?!比蹠r代CEO張思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