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準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城市治理,賦能企業發展,普惠民生服務。
營商環境水平,決定城市的經濟、產業的發展水平。
如何判斷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好不好,要選擇一個好的營商環境的城市發展,一直缺乏明確的信號來進行判斷,參考多年的在地方的智慧城市的交流合作經驗,我們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情況,是可以用來輔助判斷營商環境的。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一、智慧城市沒有啟動實施。
這樣的城市領導者,缺乏與時俱進,對新事物不敏感,不重視,營商環境是最差的。
二、智慧城市不統籌。
這樣的城市領導者,缺乏魄力,缺乏擔當,盡管啟動了智慧城市建設,但是卻不敢推動深層核心的改革,營商環境較差。
三、智慧城市實施不動。
盡管城市領導者三番五次開會組織智慧城市的推進工作,可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相互推諉、拖沓冗長,導致智慧城市項目難以取得成果,這樣的城市,城市領導者理念很好,但是各委辦局領導的本位利益思想、怕事、不積極做事的思想極為嚴重,營商環境略差些。
四、智慧城市,已成體系,穩步推進。
以智慧城市發展為核心的體制、機制、法規已經健全、各委辦局對于深刻認識到“公共數據”融合、連通后的價值,能夠主動提供數據的共享、交換和開放,這樣的城市,營商環境是最好的。
從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情況,可以看出,2015年左右,全國到處都在喊“智慧城市”,但到了目前,真正智慧城市發展起來的,還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廈門、青島、成都、重慶、南京、安吉、德清等城市,而這些城市恰恰是我國城市營商環境水平的第一梯隊。
不同發展階段的智慧城市,反映了當前的城市營商環境水平,企業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便避險:
一、針對智慧城市沒有啟動和智慧城市沒有統籌的城市,建議不選擇這樣的城市,領導魄力不夠,不敢突破常規,這樣的城市,風險最高,直至城市領導者下定決心,企業才能選擇,也就是老話講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二、智慧城市實施不動的城市,建議審慎選擇這樣的城市,盡管領導有沖勁、想做事,可是具體實施部門的理念落后,意識陳舊,與城市領導者不能目標一致,會影響項目的正常開展,直至城市領導者和下屬都能夠達成共識,才考慮選擇這樣的城市。
三、智慧城市開展較好的城市,建議重點選擇這樣的城市,城市領導者理念先進、城市各委辦局領導無私支持,只要是合理的投資項目,在這個城市都會得到正常的對待。
當企業去某個城市投資發展前,想要了解這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最快的方法,就是查下 智慧城市 的發展情況。
對于城市領導者,則需要深化對智慧城市的戰略認知,組織各委辦局開展智慧城市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而營商環境水平也會得到不斷提升。
泉舟時代核心團隊為打造互聯網、數字城市優質平臺匯聚全球行業精英,孵化創建了鵬楓科技(關注數字城市細分行業應用,如:交通、水利環保等),為促進數字文化交流還成立了鑫智會聯盟中心(在數字六年經驗以上的行業先驅組成的智庫)。我們為每一位合作伙伴、更為加入團隊的每位人才精英提供更為廣闊的施展舞臺、職業能力鍛煉機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