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城市治理領域有“兩張網”頗受關注:一個是“一網通辦”,另一個是“一網統管”。
一網通辦,是從企業和市民需求出發,高效辦成一件事;一網統管,則是從政府和管理者角度,高效處置一件事。前者重在政府辦事流程的改造和優化,而后者最重要的是統籌與管理。
從一網通辦到一網統管,意味著智慧城市進入深水區,只有積極謀變,才能將社會治理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以人為中心的背后
真正的智慧城市應該以什么為核心?1.0時代是自上而下,為科技而科技的做法,而2.0時代則是打造以居民的需求為中心的智慧城市,是以人為中心,這就要求城市面對市民、企業、公務員和城市管理者的真實痛點與需求,從業務中來,到場景中去,創造價值。
在這方面,上海市城運中心跨領域跨層級協調聯動的案例比較典型。在某次極端惡劣天氣發生過程中,發生了旅客滯留情況,需要緊急疏散轉運幾百人。按照預案,這個工作被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1、公安交警部門負責道路狀況的綜合保障;2、交通部門負責臨時調集幾十輛大巴車;3、所在的屬地區負責提供可能需要的水和面包等物資;4、現場的運營公司負責現場的安保、解釋、安撫和秩序維護;5、新聞宣傳部門依靠官媒官微負責輿情引導管理工作??梢钥吹?,這個預案做得很精細,把部門業務進行充分的結合,并取得預先授權,真正細化為數字化的管理場景。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區城運中心就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啟動有關預案,各個部門則按照預案有序有力地完成相應的動作和措施,從而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
在華為城市智能體中,技術是為人的體驗服務的。憑借自身對業務的深入理解,華為成為政府精細化治理的懂行人。網格員的體驗變化就是這樣,在城市基層,有眾多的網格員承擔著巡查的工作,這種工作重復、繁瑣、強大度,需要不斷地填單、錄入資料。華為城市智能體用機器助力人工,讓網格員化身“AI智慧網格員”,系統內置超過200個巡查模板,開箱即用,智能表單、證照自動識別、RPA等技術帶來巡查基礎信息的自動錄入和校驗,大幅減少了網格員的工作量。
一網統管,關鍵是以數字化解決城市治理中“人”的難點、痛點、堵點,這就是真正的以人為本。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有以人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更要將全鏈的技術融會貫通,顯然能同時滿足這樣的廠商鳳毛麟角。
城市不僅需要智慧大腦
一網統管,還需要全局思維。在智慧城市領域,各種大腦層出不窮,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城市不僅需要智慧的大腦,還需要靈活的手腳,要耳聰目明,血脈暢通,才能使城市成為一個可以自循環的有機體。
筆者認為,這也是華為將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稱之為“城市智能體”的原因所在。顧名思義,華為的城市智能體要建設的,是一個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智慧城市。這背后,是華為集技術之大成,以端到端的全方位能力,建起城市智能體的眼、腦、手、脈體系,讓城市具有健全的體魄。
其中,物聯網、傳感器等是智慧城市的眼,敏銳感知物理城市的發展變化,獲取無處不在的城市數據;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是智慧城市的腦,是智慧城市的運行監測中心、指揮中心、分析決策中心和事件管理中心;城市各行各業的應用是智慧城市的手,構建城市的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經濟和資源環境的應用體系;云網是支撐智慧城市的脈,統籌基礎的云網設施支撐起智慧城市應用的開發建設和持續迭代優化。
例如,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景區的藍藻治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5G無人機可以實時了解水面藍藻的面積位置及濃度高低,同時進行藍藻濃度估測,并與歷史數據比較,形成分析報告。隨后報告被自動分撥到市政、環保等部門,做到早發現、早處置,使水環境得到快速治理、生態得到及時修復。
如此復雜的體系,也對城市的合作伙伴提出更高的要求。華為之所以能夠打造出智能協同的城市智能體,就是因為其具備云、網、端、芯等領域的全棧技術能力,而且具有自主可控的安全性,從而能夠幫助城市構建健全、安全的體魄。
向"重建設輕運營“說不
我國智慧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重建設輕運營”,尤其一網統管本質就是高效處置一件事,更是要求智慧城市在運營中切實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實際問題。
在張家港市數字平臺項目中,華為通過平臺運營支撐服務,聯合大數據中心孵化數字能力的展示和運營平臺,讓政府工作人員和企業從服務、資源、數據、安全等模塊全方位感知數字平臺,讓技術可視,讓受眾會用。
這似乎有點顛覆我們的認知,在很多人眼里,華為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強在技術與建設。華為的運營能力來自哪里呢?答案一是實踐出真知,二是以客戶價值為綱的理念。
華為,這家擁有近20萬員工、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的公司,自身的系統非云原生、數據非在線,也曾經歷過很多傳統企業、傳統城市所遇到的問題,但是通過數字化轉型,華為涅槃新生。而且,華為已經將自身數字化的經驗總結成了方法論,對外輸出,其中很多都是運營領域。例如,華為認為真正面向業務做數字化,需要瞄準業務場景中存在的問題,抓住業務場景中的主要矛盾,同時通過人、錢、機制三管齊下構建保障機制。華為在數字化轉型中積累的經驗是其構建城市智能體、助力一網統管的寶貴財富。
智慧城市要強化運營,也意味著政府和供應商的關系發生變化,供應商不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提供商,而是變成政府數字化轉型路上的同路人。華為就是這樣,在以客戶價值為綱的理念下,華為不僅僅是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關注客戶的持續成功,通過本地化地面服務團隊以及生態伙伴,輔助客戶運營。
后記:一網統管的新思維
“應用為要,管用為王”是走在全國數字化前列的上海市對一網統管定下的宗旨,這也精辟地總結了一網統管的本質。這意味著城市治理進入到縱深階段,需要在技術支撐下對流程進行變革,同時強化線上線下協同,提升城市的“智治力”,真正解決城市治理中的關鍵問題,高效處置一件件事情。
在智慧城市的深水區,需要新思維、新行動:要從城市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打造極致的體驗;要從分散化走向一體化,實現智能協同;要從建設到運營,構建持續進化、發展的運營體系。
可以看到,這一切都是華為城市智能體的內涵和目標,在與十余座城市共筑城市智能體
的實踐中,華為憑借核心自研的技術,開放的生態,加上全生命周期的運營能力,正在成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同路人,也在向我們展現一個智慧城市的新世界。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無論是一網通辦,還是一網統管,或者整個智慧城市的發展,都將實現這個目標。
泉舟時代核心團隊為打造互聯網、數字城市優質平臺匯聚全球行業精英,孵化創建了鵬楓科技(關注數字城市細分行業應用,如:交通、水利環保等),為促進數字文化交流還成立了鑫智會聯盟中心(在數字六年經驗以上的行業先驅組成的智庫)。我們為每一位合作伙伴、更為加入團隊的每位人才精英提供更為廣闊的施展舞臺、職業能力鍛煉機遇。
查看更多